(图片为研讨会现场)
2017年9月29日下午,《仲裁在中国》摄制组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举行了第五轮内容研讨会,就纪录片内容进行了汇总、商讨。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姜丽丽老师主持,并特邀仲裁领域专家:王家路老师、费宁老师和唐功远老师莅临会议,对纪录片的内容提供专业性建议,同时有幸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姚友霞老师指导本次会议的相关工作。
(图组为主持人、与会专家与摄制团队研讨现场)
会议首先由《仲裁在中国》摄制组负责人罗梓建导演向与会专家简单说明了纪录片的拍摄意义和分集的内容安排。他介绍说,本次纪录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反映中国仲裁的发展历程和整体形象,并期望通过本片来进行中国仲裁的教育宣传和国际对话。同时,罗梓建导演也向与会专家提出了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王家路老师对《仲裁在中国》纪录片的拍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贸仲委和北京仲裁委的仲裁员,王家路老师表示,在宏观上,中国需要掌握商事纠纷的裁判权;在微观上,通过仲裁解决纠纷,既能为商人节约成本,也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在纪录片中“对比法院办理案件所需的成本,为仲裁在经济上算一笔账”。 王家路老师强调,纪录片中应当多突出体现中国仲裁自身的特点。
费宁老师作为贸仲委的资深仲裁员,认为《仲裁在中国》纪录片需要同时考虑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接受程度。节目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容、观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要以更活泼生动的形式向老百姓普及仲裁知识,宣传仲裁文化。还应当从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角度,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仲裁、看好中国仲裁。费宁老师还指出,应该在纪录片中体现法院对仲裁的影响。
唐功远老师作为同样来自贸仲委和北京仲裁委的仲裁员,从选定仲裁员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今仲裁领域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此部纪录片肩负着培养仲裁文化、唤醒当事人权利意识的艰巨任务。唐功远老师建议可以“以当事人为主线讲故事,讲述他们是怎样提升自己的权利意识的”。
最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姚友霞老师就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制作形式提出了详细而有益的建议。
本次会议旨在对《仲裁在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拍摄做出进一步细化、丰富和提升,摄制组在听取了与会专家的建议并积极与专家进行多维度探讨后,对摄制工作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获得了极具建设性的启发,为纪录片的整体完善做出了更加全方位的考量与筹备。至此,《仲裁在中国》纪录片内容研讨会圆满结束。